【活動花絮】自由與自我:沈志中博士人文季講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人文季隆重揭幕,第三場人文經典講座邀請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沈志中博士,於5月27日在文學院B1會議室進行專題演講——佛洛姆《逃避自由》經典導讀講座,講座由英語學系教授、2019年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活動計畫專責小組成員黃涵榆老師主持並做開場引言。本次的導讀講座,沈志中博士為大家詳細講述了所謂「自由」的概念,並從歷史、生活時代、語言與精神分析等各層面討論《逃避自由》一書所要傳達的概念。

《逃避自由》不只是暢銷書,也是早期精神分析的重要讀本,更甚者,本書是「你所知道最糟糕的事物,最好不要讓大人看到」的讀物──本書將人類最想要的自由,變成是人類最害怕、最想要逃避的東西。本書作者德國猶太人佛洛姆,是20世紀重要的精神分析學家,畢生致力於修改佛洛伊德的學說。在《逃避自由》裡,既論述了佛洛姆的自由概念、從馬克思與佛洛伊德理論中找出差異並整合出「社會心理學」,也回應了時代的議題──納粹主義。經由沈志中博士的引領,學生從「自由」一詞開始探索,逐漸進入文本與精神分析的浩瀚領域中。

從「自由」free to與free from的差異開始談起,帶出愛、勞動與撤退、放棄的人的反應,進而探討威權主義、破壞性和自動性順從,而第一與第三者最能解釋希特勒的崛起,由此解構了納粹主義的心理學。再者,現代人雖然獲得了自由,卻也喪失了自我,因而必須尋求外在權威,以至於增強順從的傾向。最後,探討話語與語言的辯證,並以個體的心理學即「人際關係心理學」做為精彩演講的結束。

在演講的開頭引用《猶太經》「若我不為自己,誰會為我?若我只為自己,那我是什麼?若不是現在,是何時?」使學生充分理解本書關於「自我追尋」的探討;尾聲以個體心理學做結:「無論精神分析的理論或者臨床實驗,始終強調人跟家庭結構,以及人跟他人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始終堅持只用語言跟話語作為治療媒介跟工具,這正是因為人說話始終是為他人而說,就像我今天說的這些話也是為某人而說。」

人文季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年度盛事,廣邀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及跨領域對話,以多元學習的精神,促進跨領域的探究。

  沈志中博士於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取得精神病理學暨精神分析博士學位,專長為精神分析、法國哲學與法國文化。其專書《永夜微光:拉岡與未竟的精神分析革命》將於近期出版。

  5月27日經典導讀《逃避自由》影片如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YZ8nno7W4&feature=youtu.be

  今年經典導讀影片的播放清單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Kfy9egG8pYxGyt06UpP6C5BkUftncxT

資料來源:文學院 撰文/國文系109級 周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