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興校友野豬渡河橫掃文學大獎 再奪紅樓夢首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校友、作家張貴興以小說「野豬渡河」在近2年橫掃各大文學大獎,近期再獲得第八屆紅樓夢獎長篇小說首獎。他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回頭看創作歷程,「寫一件事的陰暗面,就要在上面點一盞燈」。

張貴興在2018年交出作品「野豬渡河」,引起文壇極大關注,先在同年拿下Openbook好書獎,2019年再奪下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以及臺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今年更傳出捷報,獲得聯合文學大獎,並且也在7月底剛公布的第8屆紅樓夢獎奪下首獎。

圖
作家張貴興以小說「野豬渡河」獲得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他7日晚間出席一場文學講座活動時,總結他的創作歷程指出,「寫一件事的陰暗面,就要在上面點一盞燈。」陳秉弘攝

張貴興生於1956年,祖籍為廣東龍川,出生在馬來西亞砂拉越美里省,自14歲開始在當地報刊上發表作品,創作生涯起始的早,張貴興一路持續寫作,從未放棄寫作的堅持。1976年,張貴興赴臺灣求學,在1980年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並於1982年入籍臺灣,擔任成淵高中英語教師,於2016年退休,專心於文學創作。

張貴興受紀州庵文學森林以及文訊邀請,8月7日赴紀州庵文學森林以「蠻荒婆羅洲和我的文學初體驗」為題演講,講座分為前後2段,前半段張貴興藉由介紹婆羅洲砂拉越歷史,讓聽眾深入認識他的出生地;第二段則分享他個人的創作脈絡,他也道出多年創作的心得。

在講座開始前,張貴興先播放雨林的錄音作為背景,讓聽眾一進場就融入即將演講的主題,並在一開場先播放婆羅洲當地創作歌手李哲林的歌曲「吃榴槤」;以及馬來西亞華人演員陳立謙講述馬來華人與臺灣人生活、語言差異,並分析臺灣對馬來華人刻板印象的影片,藉由2部影片讓聽眾看到馬來華人現在的面孔。

講座前半部,張貴興從1841年之前的汶萊帝國開始介紹婆羅洲歷史,一路講述1841年開始的統治砂拉越的布魯克王朝,以及在1941年砂拉越被日本統治4年、1946年砂拉越成為英國殖民地、1963年與馬來亞、沙巴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共和國,將婆羅洲近200年的歷史完整的分享。

張貴興透過回溯、爬梳砂拉越以及婆羅洲當地的政治歷史脈絡,讓聽眾深刻觀看在這塊土地上的族群,在歷史中一路走來所面對的各種處境,他也詳細解釋互相關聯的事件如何影響現今砂拉越的狀況。

對於他個人的創作歷程,張貴興說,因為從小受教育時,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學校考試評鑑的重要書籍,因此他從那時開始研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他也自中學開始閱讀金庸小說,最喜歡的是「白馬嘯西風」,也讀魯迅、依達,他在20歲到臺灣後,也開始讀楊牧的作品,對華語文學的世界想像開啟很早。

「我在國中大概14歲時開始投稿。」張貴興說,當時投稿到砂拉越當地報刊「美里日報」,雖然忘了確切到底寫什麼,但很喜歡當時單純創作的日子,「這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因為是無憂無慮的,寫作可以發表,還可以拿到錢,完全沒有想到成名這件事」。

對於「野豬渡河」,張貴興表示,雖然與上一本作品相隔多年,但這本書其實是從2018年退休之後開始寫,花費大約一年多的時光完成,「這本小說會成立,與我的父親有很大的關係」;小說中寫的不只是婆羅洲,還有張貴興從父親那聽來的故事,故事背後所指涉的歷史,張貴興重新打造後,完整故事,也完成了這部書。

張貴興坦言,他在1980年大學畢業時出版第一本小說「伏虎」後,因為教書緣故,一直都無法專注創作。這幾年比較重要的作品「群象」和「猴杯」,也都寫很趕,他笑說,寫「群象」時,就是在截稿前一天才完成,寫作時間就是學生早自習的時候和在辦公室時。

對於寫作這幾年的歷程,張貴興寫下幾段話,作為總結,「一座輝煌的紀念碑,下面必然埋藏著更深邃的、不可告人的類似地獄的可怕場景」,還有「一個偉人的塑像,通常踩在一堆枯骨之上」,以及「枯骨和地獄場景更能夠深鑿一個人的膚淺思維」。他最後也淡淡地說,「寫一件事情的陰暗面,就要在上面點一盞燈」。(資料來源:轉載自中央社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原文鏈接: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