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跨領域職涯系列講座」之四:公視台語台記者 暢談工作的甘苦滋味

公視台語台記者 暢談工作的甘苦滋味

 

「要趁著學生時期多去嘗試與學習!」畢業於臺師大臺文系碩士班的呂尚儒,現職公視台語台「青春咱的夢」的文字記者,職場經歷豐富的她,也曾任職雜誌編輯、企劃和翻譯。這次講座,她從學生時期談至現在的工作,將經驗無私分享給臺師大的學弟妹們,並勉勵大家在踏上追夢之路前,可以先認真思考自己「適不適合過這樣的生活」。

420日是倒數第二場的文學院跨領域職涯講座,由文學院及文學院各系的專責導師們共同籌辦的一系列職涯講座,已逐漸步入尾聲,這次邀請到的講者是在新聞媒體領域大放異彩的呂尚儒,文學院副院長廖學誠教授親臨現場致開幕詞,他表示:「學姐就職後的點點滴滴,都是學弟妹們的學習典範,若台下同學有興趣往相同的領域發展,要把握機會和學姐聯絡,透過交流建立珍貴的人脈資產。」

大學和研究所都就讀台灣語文學系的呂尚儒,在談及語言學習的經歷時,除了提到畢業需要台語檢定中高級外,她也笑道:「在學校時,必須全程講台語,說一句華語就要被罰錢。」研究所時期,呂尚儒在母親的督促下找了一份企劃工讀生的工作,這才開始接觸田野資料和素材的蒐集,實踐多年所學。

 

企劃的道路的開啟,讓她累積可以與同學們分享的學習經驗,從如何找題材、構思節目內容、聯絡受訪者,一直到影音素材、規劃腳本、設定議題走向與採訪問題等等,她逐步地分析這些步驟,並提供實際的例子。呂尚儒表示,一個好的企劃必須具有創作者強烈的「問題意識」,她也特別強調:「在想像畫面時,要帶入觀眾的視角,問自己會不會想看這樣的內容。」至於過音編輯的工作,則是將華語新聞即時翻譯為台語新聞。對於翻譯,她也有自身獨到的見解,認為重點應在於「該怎麼讓人聽得懂,而不僅僅是賣弄文采、炫耀台語的口才。」

講座的尾聲,呂尚儒以台語翻譯練習的活動環節,和與會者展開一場互動遊戲,並且再三提醒同學:「這份工作不是浪漫的事」,她表示,新聞講求「時效」,若沒有熱情的驅動,外景取材的緊迫、趕稿的高壓等等,瞬間都會變得難以承受,而在具備這行業所需要專業能力之外,呂尚儒也鼓勵同學多加跨領域學習,現在新聞媒體界需要的正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多元人才。

 

(撰文:文學院國文112婁儷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