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集錦】師大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合辦國際學術會議

師大與UCLA合辦國際學術會議 推進兩校實質交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共同舉辦的國際研討會,5月11-12日於UCLA校園舉行,會議主題為「原住民知識在臺灣:比較與關係視角」 (Indigenous Knowledge, Taiwan: Comparative and Relational Perspectives)。本會集結了臺灣與美國相關領域的菁英學者齊聚一堂,針對原住民議題展開熱烈討論,不僅為兩校在學術與教學上帶來更密切交流,同時也深化了臺灣議題的國際性對話。

本研討會為UCLA-NTNU Taiwan Studies Initiative的年度活動之一,由UCLA史書美教授所策畫。為期兩天的會議共發表16篇論文,並安排一場原住民作家論壇。討論的焦點以臺灣為軸心,進而擴大至美國、墨西哥、沖繩、菲律賓、紐澳等地區,從不同的族群與地政學視角探索關於原住民知識的課題。


致贈《臺灣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予UCLA

與會人士除了來自臺師大與UCLA的學者之外,更還包括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紐約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以及中研院、東華大學與政治大學的多位教授,現場亦吸引了許多熱心的研究者與學生加入討論。本研討會無論在規模或議題的多元性上,都是美國學界相關研究中首開先河的一大盛會。

會議開幕式中,UCLA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Cindy Fan、人文學院院長David Schaberg、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周敏(Min Zhou) 與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組長藍先茜女士均到場觀禮。


現任原住民委員會副主委的地理系副教授汪明輝也代表臺師大與原民會,為大會獻上原住民傳統式的祝福

Cindy Fan教授為開幕致詞,首先感謝臺師大對於兩校交流的巨大貢獻,並特別指出UCLA-NTNU Taiwan Studies Initiative 為UCLA的國際交流模式建立了很好的典範,而這場研討會也充分展示了跨域學術對話的可能性。

此外,現任原住民委員會副主委的地理系副教授汪明輝也代表臺師大與原民會,為大會獻上原住民傳統式的祝福,並致贈《臺灣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予UCLA。

UCLA成立於1919年,不僅是全美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亦於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前15名,其校園坐落於洛杉磯市精華地段,人文薈萃,鄰近好萊塢,加上擁有80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與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提供師生多采多姿的學習與生活環境。而UCLA-NTNU Taiwan Studies Initiative 則是臺師大與UCLA所共同推動的學術交流計畫,本計畫每年除了提供兩校學生與學者進行互訪、修課、教學與研究之外,還舉辦與臺灣議題相關的講座及研討會。本計畫著眼於結合兩校的長處與資源,共同打造臺灣研究的國際舞臺,截至目前,對於臺師大與UCLA雙方的實質交流,已獲致相當成效。

報導連結:https://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7567
資料來源:臺灣語文學系、公共事務中心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臺灣研究研討會 臺灣原住民族知識之比較與關連性探討

為拓展臺灣研究內涵,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於107年5月11日至12日舉行臺灣研究研討會,主題為「臺灣原住民族知識之比較與關連性探討」(Indigenous Knowledge, Taiwan: Comparative and Relational Perspectives)。此研討會為期2天,邀集來自美國與臺灣多所大學學者探討比較美國、臺灣、琉球及菲律賓的原住民族知識與移民者的殖民主義。希望從世界不同的觀點、從比較與關連的角度來看臺灣原住民族知識的形成及如何把臺灣原住民族知識研究放在全球的研究架構下。
該校自103年起在教育部臺灣研究講座計畫(Taiwan Studies Project)支持下,由該校人文學院與亞洲研究所共同籌劃一系列活動,包括訪問學者、課程發展、研究獎助及學術研討會等。該校臺灣研究講座計畫第一期(2014-2017)著重於當代臺灣與其深根的經典傳統,成功拓展臺灣研究及其在校園中作為中國經典學術研究之地位角色。106年開始之第二期3年計畫,則擴展至在歷史、全球及跨國情境下探討臺灣文化與身分之認同,內容包括學術活動、研究生與學者研究獎助、訪問學者計畫、文獻資料庫及課程發展等。另外,該校人文學院亦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在106年簽訂「UCLA-台師大台灣研究計畫」 (UCLA-NTNU Taiwan Studies Initiative)合作協議,進行為期3年的學術合作計畫,每年提供臺師大3名學生赴UCLA進修,並加強兩校教授研究合作,共同辦理包括本次研討會在內的各類型學術會議。
研討會開幕式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及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史書美主持,並邀請具有原住民身分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印地安人研究系主任密施瓦娜‧戈曼(Mishuana Goeman)及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汪明輝副教授先後致詞及吟唱迎神曲後,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國際事務副校長范芝芬(Cindy Fan)、人文學院院長史嘉柏(David Schaberg)、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周敏先後致辭,並接受汪副教授代表原住民族委員會致贈《臺灣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提供該校收藏。
 第一天研討會分為兩場次,第一場次探究原住民與殖民者的知識,由布農族的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Tunkan Tansikian (陳張培倫)介紹臺灣的原住民事務與發展密施瓦娜‧戈曼主任闡述殖民者道歉論述、汪明輝副教授介紹鄒族宇宙學與教學法,最後再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賽德克族Skaya Siku(思嘎亞˙曦谷)教授以3位原住民紀錄片導演的作品來分析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知識的形成。第二場次則是著重探討殖民主義論述的支持與反對,由紐約大學東亞研究學副教授安瑪麗亞‧島袋(Annmaria Shimabuku)介紹琉球的殖民歷史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林芳玫闡述2種歷史論述典範:漢人對日本殖民的抵抗與原住民與日本人的合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副教授平野勝也(Katsuya Hirano)及博士研究生圖盧茲羅伊(Toulouse Roy)揭示臺灣移民與殖民的無意識,最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系主任林巾力以重新檢視臺灣原住民的文學歷史寫作做為第一天研討會的最終場論文發表。
研討會第二天也分為兩場次,主題分別為「土地、生態與種族」及「研究倫理學」。「土地、生態與種族」場次由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官大偉以臺灣泰雅族社區為例介紹原住民生態知識與環境治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印地安人研究副教授夏儂‧斯皮德(Shannon Speed)探討墨西哥歷史的蹤跡、人類學副教授史蒂芬‧阿卡巴度(Stephen Acabado)闡述原住民混農林業及其生態系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歷史研究所張素玢教授以魯凱族為例介紹河流與原住民族的關係。「研究倫理學」場次由國立東華大學謝若蘭教授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倫理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倫理學副教授韋恩楊(Wayne Yang)探究殖民社會的土地歸還議題,最後由密西根州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爾懷特(Kyle Whyte)以原住民族知識交流的重要性作結。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最後由史書美教授主持閉幕座談會,參與者分別發表其所獲得之寶貴心得,兩天與會者計超過80名,成功建立了關於原住民族知識的跨國對話,並以臺灣為其比較樞紐和關係節點。這次會議對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知識形成進行比較和連結,並探究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定位臺灣的原住民族研究,重新調整原住民族研究,並再次檢視臺灣研究的內涵。

報導連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F2FC5869128A987
資料來源:教育部 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聯絡人:杜丞左    電話:02-7736-5641 電子信箱:tuchinte1002@mail.moe.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