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詩刊─第十一期

No.11/海岸 線

策刊詞 Editoral / 謝 三 進

讀詩是一項漫無盡頭的工作,尤其當你立志介入詩壇以後,不時遇到前輩或詩友問你「有沒有看過某的詩?」、「你覺得某某的詩作如何?」大多時候,我常以自己年紀尚輕,看過的詩還不夠多為藉口。但連續用了幾年,覺得實在不是長久之計,不得不踏實地抽空翻看詩集。

有時候是聽朋友介紹,有時是緣份,比如在詩刊上赫然發現某詩人實在厲害,或 在書店翻到一首(有時是幾句)印象深刻的詩,便興起認識該詩人的念頭。我對詩界的概念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尤其當新詩課修習結束,並且再也沒有下一堂新詩課 的時候,詩壇如此之大,詩人何其多,誰來為我們指路呢?況且課堂上能給的有限,實在非得親自去摸索不可。

而有些時候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前陣子才草草讀過某詩人的詩集,過幾天就有人 要與你討論,聽他仔細一剖析,才發現自己竟未發現該詩人最值得看的部份;又或者一直以來無法接受某些詩風的創作,但偶然在見到詩人本人的時候,在他言語之 間,突然瞭解了其詩作何以為然,曉得了閱讀該種詩風的適切態度。

總是這樣,腦海中的詩壇不斷在變形、移位、改變排行次序, 上一次是某青年詩人的創意抓住你的注意力,過不久又發現某老詩人的詩作實在耐讀。就這麼自己與自己辯證,自己推翻自己的意見,才發現所謂懂得讀詩的人,是 那種無論面對何種詩作,都能找出其優點與定位的。想起上屆紅樓文學獎新詩決審會上,徐國能老師閱讀諸多看來粗糙不成熟的學生創作,還能一一找出其可看之 處,真正懂得詩與詩界的人或許便是如此。於是當我們有意更認識這個詩界的時候,應該放寬心胸去讀詩,不一定經典的詩人才資格立足詩壇,在如今老中青多世代 介入這花團錦簇的詩壇,如何不讓自己眼花撩亂,這應該是關心詩的我們所要期許自己的。

或許能創造下一波文學盛世的不是作者,而是讀者。

{mospagebreak title=潮間帶}

 

國文九九/林偉盛

把夢剪下

摺成一個飛機的形狀

朝著另一個夢境

射往

在月光照滿的額岸抵降之前

卻被一隻溫柔的小手

輕輕一揮

失事在蒼白的壁崖上

一灘血光

 

台文所/鄭清鴻

 

厚實的手-

 

當下班變成沒有規律的疲憊

工作結束才是今天的句點

往往錯過Live球賽 錯過

和家人一起的熱騰騰晚餐

剩下啤酒一杯

快過期的新聞作陪

 

我會拉著你 至少在隧道尖銳的寧靜裡

小憩片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