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卓越教師研修團參訪師大 探討兩岸教育改革展望

2013/09/27 江蘇卓越教師研修團參訪師大 探討兩岸教育改革展望
 

【校園記者歷史104賴允晨報導】江蘇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王樹良教授、副院長魏本亞教授等,率領來自江蘇省泰州市的54名教師,到臺灣進行八天教學研修,9月23日下午於師大文學院會議室,與師大文學院陳國川院長等師長討論教育改革議題,激盪出兩岸教育的學術火花。

  陳國院院長致詞表示,「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臺灣與大陸面對問題其實一樣,希望雙方都能從研討會中獲得啟發,一起把教育變得更好!」
  泰州市教育局局長萬琳首先表達感謝文學院這8天精心安排,並說明這次參訪目的,是培育出泰州市的傑出教師,因此參與研修團的教師都是一時之選。她還說,「大陸與臺灣的辦學體制差不多,但路徑卻有很大差別。」
  首先,陳院長說明12年國教整體架構,核心理念為「活化教學」與「差異化教學」,一改過去以「分數」評量學生的唯一指標,「基本素養」在現今臺灣教育環境越來越受重視。
  接著,由來自師大國文、英文、數學等三個科系的教授,說明12年國教的基本政策下,各科教學方法的轉變。英文系陳秋蘭教授指出,英文教學將不再侷限於言語運用,而希望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數學系洪有情教授表示,廢除基測將使學生素質不齊,因此將於國中小學推行補教教學。國文系鍾宗憲教授提出PBL(problem base learning)教學的概念,老師不該只扮演提供答案的角色,而是應引導學生主動搜尋資訊、自己發現問題。
  針對大陸當前教育改革成果,魏本亞副院長共提出三個面向,分別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課程意識的增強;以及對教學效率也就是「分數」的一致追求。魏副院長形容大陸對分數的重視是「越演越烈」。一位中國大陸的教師當場便針對此項弊病,詢問臺灣大學多元的入學途徑。
  臺灣有12年國教;中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一位來自中國的校長問:「該如何有效監控義務教育的質量,並解決問題呢?」。陳國川院長回答,臺灣除了以會考評量學生基本素養外,還將社團活動與社區服務列為加分項目,將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他認為, 12國教強調全面性,將導致整體水準下降。陳秋蘭教授則補充,「打破藩籬」是義務教育的目的。
  鍾宗憲教授坦承,12年國教是大方向,究竟如何落實,臺灣也在投石問路中。相較下,「城鄉差距」是他更擔心的問題,其實這問題在大陸更嚴重,至於未來如何改善,就要靠兩岸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