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人文季隆重揭幕,第二場人文經典講座邀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專任助理研究學者黃雅嫻博士,於5月21日在文學院正大樓305教室進行專題演講—班雅明《柏林童年》經典導讀講座,講座由英語學系教授、2019年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活動計畫專責小組成員黃涵榆老師主持並做開場引言。本次的導讀講座,黃雅嫻博士為大家詳細講述了班雅明筆下的柏林,並非家族回憶錄,也不具時間、事件、人物的連續性,而是建立在「物」的觀察,並重建當時柏林與世界的文明進程,內容深刻,師生受益豐厚。
既非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典型猶太學者,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20世紀一位難以歸類派別的哲學家班雅明出生於19世紀末德國柏林,由於敏感的猶太身分,1933年希特勒上台便流亡法國,1940年巴黎淪陷後服毒自殺。班雅明於1932年開始撰寫《柏林童年》,1938年完稿,有鑑於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在返鄉機會渺茫的憂鬱下,「帶著告別的心情喚出心中童年歲月的畫面」而執筆,比起個人自傳式的童年生活描述,他更想捕捉的是在市民階級孩童心中所留下的畫面。
黃雅嫻博士將《柏林童年》分成六個主題:一「迷宮」,特色在城市、空間與寫作文字的交織;二「城市與物」,記述了1900年前後柏林出現的地景地物變化以及當時的新興科技,其中「文字遊戲」占全書篇幅最大,其特色在孩童藉由聲調的聯想形成獨有的文字世界;三「死亡、天使與幽靈」將死亡意象明顯帶出,現實世界正對映著納粹上台後的局勢;四「無法歸類的詩人」是班雅明對自己處在格格不入、無法安身的社會所發出的感嘆;五「未來」,期待歷史天使能望向未來,為所發生的一切事件做見證;六「命運」,班雅明囑咐〈駝背小人〉一定要放在最後,此篇可看作是捉弄其命運的操偶者,也是對自己一生的定調。
在演講的結尾部分,引用〈駝背小人〉文本的一小段:「唉,我求求你,請為駝背小人一起祈禱!」並不是真的為駝背小人祈禱,而是為班雅明自己,因為他和駝背小人一樣,命運多舛。最後黃雅嫻博士希望大家喜歡上本書,喜歡班雅明對物、對柏林的回憶,喜歡這本他對時代戀戀不捨的《柏林童年》。
人文季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年度盛事,廣邀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及跨領域對話,以多元學習的精神,促進跨領域的探究。
黃雅嫻博士於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法國當代哲學、解構哲學、存在主義、跨文化哲學與法國現象學運動。目前正執行「從禮物到彌賽亞—德希達思想中的贈予問題研究」計畫。
5月21日經典導讀《柏林童年》影片如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_EYOntpvQ&feature=youtu.be
今年經典導讀影片的播放清單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Kfy9egG8pYxGyt06UpP6C5BkUftncxT
資料來源:文學院 撰文/國文系109級 周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