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傑出校友 中央研究院第32屆院士孫天心

孫天心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1979),而後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1982)與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語言學系博士學位(1993)。他曾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2018年獲選中央研究院第32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他先後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致力於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之調查分析與語史研究,在該領域具極大影響力。

圖

第19屆傑出校友 中研院院士孫天心

求學階段 開放而寬容

「雖然是英語研究所,但研究論文寫什麼語言都可以。」孫天心畢業於師大英語系所,憶起當年,他特別感謝教授不限定論文題材和撰寫語言,給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不論是以阿美語、維吾爾語或其他語言書寫,都不會受到限制。他說,自由而寬容的研究條件,使他順利選擇藏語為題材完成碩士論文,開拓了與眾不同的語言學之路,也為未來研究生涯奠立了堅實的基礎。

談及在師大求學的收穫,孫天心特別感念三位恩師。第一位是林瑜鏗老師,當初她教授語言學導論,以全英語授課,且絕不能遲到。林老師教學雖嚴格,卻也慈祥地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小孩提拔,甚至每個學期結束時都會帶全班同學去吃飯,勉勵大家繼續努力。另一位是教授德語、語音學、英語演講的吳國賢老師,他是一名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班的菲律賓華僑,有英國紳士般的舉止風度與超凡的外語能力,為孫天心帶來深遠影響。第三位是曾任教於師大英語研究所的曹逢甫老師,他風趣而博學,照顧學生不遺餘力,曾用自己的計畫經費,支援孫天心從事羌語調查,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開闢另一重要的藏緬語研究。

課外活動方面,孫天心表示,大學時自己報名參加英詩朗誦、英語散文寫作等比賽,還自學世界語到可溝通程度,並向學校申請成立世界語研習社團,「當時我自己編寫世界語學習資料,借用系上油印機印講義,發給社團同學。」他說,除了修習課業外,很慶幸自己當初也能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甚至帶領社團運作,這些經歷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從師大畢業後,孫天心獲聘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其後獲得國科會以及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補助,前往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語言學系在職進修,攻讀博士學位,選擇柏克萊加大的主要原因,是系上有一位漢藏語言學的大師Matisoff教授,正在推動大型「漢藏語同源詞詞典」計畫。當時校園附近沒有藏族可以調查,他便改以藏南地區及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達尼」語群為題,撰寫達尼語歷史比較方面的博士論文。回憶在異地的求學過程,孫天心說,「除了認識優秀的同儕,也加深了自身語言學的功底,收穫良多。」

圖

一通電話提攜 開啟漢藏語研究之路

踏入漢藏語研究的契機,來自一通電話和幾位優秀師長。孫天心說,他當時還是位研究所的學生,在一次講座中認識了中研院史語所所長丁邦新,並接到他的來電,詢問孫天心是否願意參與埔里清境農場的調查計畫,研究從滇緬播遷來台西南少數民族軍眷的語言。「我當下非常高興,欣然同意。」加入調查團隊研究蒲蠻語(今稱布朗語)的孫天心,因此結識了史語所李壬癸、龔煌城等老師,不僅獲得前輩學者的提攜啟發,也拓展了語言研究的視野。

提及漢藏語學習,孫天心談到最初學習藏語,係師從一位曾任四川若爾蓋縣土司的藏族友人嘉揚丹增先生,長期學習安多藏語與藏族文化的過程,為他後來40餘年的漢藏語學術生涯,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研究能量。

少數民族語言瀕危 感同身受

長年投入中國四川實地調查,孫天心細數研究艱難之處,及親身體會語言瀕危的挫折感。「當時調查條件還很落後,天還沒有亮,我們就要趕公交車深入馬爾康地區,並在山上走10幾個小時。」他說,除了要面對複雜地形,設法深入研究地區,他們更得接受海拔考驗,「在約2700公尺高的馬爾康,一旦感冒或過度勞累,就會引起高山反應,產生頭痛等症狀」,孫天心提到,他有一次就因嚴重高山反應,開始調查一週就須折返成都休養,足見語言田野調查的不易。

「你來研究我們的語言很好,但是像我這樣會講故事的人已經不多了,你要早一點來,不然就來不及了。」一位嘉戎村子的老太太,以嘉戎語一字一句吐訴出自己母語的瀕危現況,為孫天心的踏查之旅,帶來深刻感動與不捨。他說,人類的語言有6000多種,每種語言都凝聚了代代相傳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認知與文化的內容,但大多數的語言目前都處於弱勢,甚至瀕臨消亡。「作為語言研究者,我們應該及時走進田野,去紀錄和分析人類瀕危的語言。」孫天心在字裡行間,將自身對語言研究的使命感表露無遺,他期許自己能延續這份信念,為人類語言多樣性的傳承,不辭辛勞地做出更多的貢獻。

成為少數民族語言學家 興趣使然

「人類的語言如此繽紛多樣,我們應該多去探索冷門語言中的奧秘」,孫天心表示,自己會選擇成為少數中的少數,長年致力與研究漢藏語及其他少數語言,主要的動力來源是「興趣」,人類的語言蘊含豐富的現象,既可反映思維的運作模式,也可以展現人際的交流策略。另闢蹊徑,挖掘乏人問津的語言中未經深究的奧秘,「其中的玄妙,非常引人入勝,讓研究者欲罷不能」,孫天心的研究熱忱,在興趣的滋養下蓬勃而茂盛。

孫天心多年投入田野調查,醞釀出對瀕危語言保存可行性的不同見解。他說,希望每一位語言學家,不論從事哪種語言研究(如英語音韻、漢語方言等),都能利用業餘時間,再選擇一種人類語言作調查,除了能為語言多樣性作出恆久貢獻,也能拓寬每位語言學家的學術視野。建議過程中,他笑稱這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曲高和寡」,執行上恐有困難。他對少數民族語言存在前景的憂心與牽掛,不言而喻。

圖

2016 年孫天心在第4 屆中國西南地區漢藏語研討會提供學術報告

擇善固執 成為一代最傑出的藏緬語言學家

談及座右銘,孫天心引用佛經中,佛祖在菩提樹下說的一句話:「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指出「取捨」的重要性。他說,人生美好的事務很多,但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擁有,因此應該了解哪些事對自己更為重要,做出明智的取捨,並盡心把它完成。正是他的這份擇善固執,堅持努力,他長期廣泛深入研究喜馬拉雅山東麓藏緬語,識別許多藏、嘉戎、羌、達尼語群新的瀕危語種,不但豐富學界視野,也拓展語言學新知識。孫天心長期對語言學的貢獻深獲學界肯定,於201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32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

面對學弟妹,孫天心則以自己作為例子,表示「人應該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別人沒走過的路」,也分享美國詩人Robert Frost名詩《The Road Not Taken》結尾的一段話:

Two roads perged in a wood,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藉由詩作,孫天心說,「我選擇了較少人走過的路,我的後半生就此而改變。」【採訪撰稿/周柔卉】

第十九屆傑出校友—英語學系68級

國際知名漢藏語言學家 孫天心/大事記

1956 出生於臺北市

197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

198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

1984 -1986 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講師

1986 -199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6-1993)、副研究員(1993-1997)

1993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語言學系博士

1994 教育部中華民族非漢語語言學研究優等獎

1996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1996 -1997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兼任副教授

1997 – 2018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97-2000)、研究員(2000-2018)、

副所長(2005-2006)、所長(2008-2011)

2000 – 迄今《民族語文》編委

2002 – 2010 Himalayan Linguistics 編委

2003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2005 – 2013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期刊編委

2006 – 迄今《中國語言學集刊》副主編(2006-2018)、主編(2018- 迄今)

2007 澳洲La Trobe 大學語言類型學中心訪問教授

2007 – 迄今《漢藏語學報》編委

2007 – 201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兼任教授

2008 – 2010 國科會語言學學門召集人

2008 – 迄今牛津英語詞典(OED)漢藏語言學詞條諮詢專家

2010 – 2011 近代史研究所新聘小組委員

2010 – 20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中心兼任教授(2010-2012)、訪問教授(2014-2015)

2013 – 迄今蔣經國基金會歐洲地區評議會委員

201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語言學系訪問教授

2018 – 迄今李方桂基金會董事

2015 美國華盛頓大學舉辦The Fourth Workshop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of Southwest China 籌備委員會主席

2018 中央研究院第32 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

2018 – 迄今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2019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圖

2019年孫天心(左四)參與中研院院士參訪香港中文大學計劃與副校長及數位行政主管合影。

圖

2017年國際漢藏會議孫天心(左一)與業師Matisoff及學長Rndy laPolla教授合照。

圖

2009年孫天心以中研院語言所所長身分主持「語言的足跡」特展開幕式。

圖

2017年國際漢藏會議孫天心(左一)擔任主旨演講。

圖

2018年孫天心(右四)與黑水縣羌語發音合作人合影。

圖

孫天心(第一排左三)與李壬癸院士應邀至南開大學中文系演講。

圖

2019年孫天心(右一)參與中研院院士參訪香港中文大學計劃攝於該校文物館前。

圖

2018年孫天心(第二排右三)參加蔣基會歐洲地區諮議會留影。

圖

2019年孫天心(第一排右)訪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與系主任鄧思穎教授及研究生合影。

圖

2019年7月5日公佈第32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名單,孫天心(右二)出席記者會。

圖

2018年孫天心(右三)完成霍爾語語音實驗後與研究同仁及母語合作人合照。

圖

與妻張淑真於奇美博物館。

原文連結: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8561&keywords=%E7%AC%AC19%E5%B1%86%E5%82%91%E5%87%BA%E6%A0%A1%E5%8F%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