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系雙姝拍攝部落紀錄片 榮獲「蹲點.臺灣」大賞獎

臺師大地理系110級陳于晴和簡語萱去年參加中華電信「蹲點.臺灣」活動,利用暑假時間駐點臺東卡大地布部落,結合GPS定位器設計尋寶課程,協助教導孩童部落文化與歷史。此外,兩人製作9分鐘紀錄片,講述部落青年採集傳統歌謠過程,更在當年活動頒獎典禮中獲得大賞獎殊榮。

2020年「蹲點.台灣」有29組共58位大學生利用暑假前往27處偏鄉社區、山區部落、外海離島蹲點,奉獻專長服務社區,並用鏡頭記錄在地故事。簡語萱回顧15天蹲點成果,自己從完全不會拍攝剪輯的初學者,到後來每天剪輯一支日記短片,上傳兩人粉絲專頁「語過天晴」,非常有成就感。陳于晴表示,這是練習說故事的寶貴經驗,算是實踐跨領域學習,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結合GPS設計部落尋寶活動 加深孩童學習印象

陳于晴和簡語萱除了就讀同科系,也是同住三年的室友。談到當初為何參加「蹲點.臺灣」,簡語萱表示,因為疫情緣故打亂計畫,後來得知「蹲點.臺灣」能夠讓她們踏出熟悉的都市,「蹲」在不曾去過的臺灣小角落15天,體驗異地生活,兩人便決定報名參加,最後順利通過甄選,成為蹲點團隊成員。

過往沒有拍攝剪輯經驗的兩人,出發前除了接受基金會安排課程,準備記錄部落活動,同時還需要為當地的「部落文化成長班」設計課程。簡語萱說,部落文化成長班是卡大地布孩童暑假的好去處,許多已在外地讀大學或是工作的青年回到家鄉,利用一個月的時間為小學孩童籌備課程,教唱族語歌曲、指導傳統舞蹈,不僅充實他們的假期,同時搶救流失的部落文化。

陳于晴說,「成長班已經是第15年了,這些青年都是三、四歲便參加成長班,從調皮的小毛頭長大成幹練的哥哥姐姐,對成長班早已產生情誼。」她也提到,這群青年趁暑假回鄉舉辦活動,是希望比他們更年幼的部落孩童認識部落文化時,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當時出發前,兩人想到曾在地理系營隊實際操作過GPS定位器,便開始構想「GPS部落尋寶趣」,配合成長班既有的族語課、舞蹈課、舊地名課,藉由戶外活動幫孩童複習所學,加深學習印象。開始尋寶前,兩人還特地為大家上了一堂地理課,簡單教導座標定位原理,以及如何操作GPS。部落青年了解活動規劃後,也與兩人事前實地勘查六個地點,定位其座標,並在附近埋入尋寶線索。

八月豔陽天下,各組孩童將第一個座標輸入GPS後,便開始穿梭街道房屋,靠著手中機器指引至線索埋藏處。每組人馬被要求念出舊地名,並且完成一項任務,像是大聲齊唱族語歌謠,或是跳部落舞蹈等,以換取尋寶線索,並拿到下個線索藏匿點座標。直到6個線索拼湊成完整藏寶地點照片,便能推測出最後寶物藏匿處。陳于晴說,孩子們一關接一關完成所有任務,雖然知道很累,但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歡笑聲,就是她們最大的收穫。

母語歌謠傳承部落文化 採歌紀錄片成獲獎關鍵

「其實文化成長班僅是我們蹲點內容的一部份,但在部落青年身上,我們看見一股堅毅精神,就像卡大地布一直以來對文化傳承的縮影。」陳于晴表示,剛開始進入部落時,兩人得知成長班的歌謠教學負責人曹亞美要親自走訪多位部落耆老住處採集傳統歌謠,便好奇採歌過程究竟如何進行,後來也變為成果紀錄片的主軸。

透過訪談與拍攝曹亞美,她們兩人發現大部分年輕族人已不會說族語,僅剩下耳熟能詳的傳統歌謠還能朗朗上口。為了留下近乎失傳的族語,曹亞美勤於採集耆老隨口哼唱的歌謠,或是蒐集長輩過去錄製的卡帶,但由於沒有歌名,還需記下年代與歌唱者名字,並且整理、翻譯歌詞,最後在課堂上傳唱。

跟拍過程中,陳于晴和簡語萱也曾一度見到採歌碰壁的時候,某些耆老看待母語歌曲相當慎重,其中一位對於前來採歌的曹亞美保持戒心,認為青年來訪別有居心,一直不肯開口,或是聲稱忘記怎麼唱了。鏡頭之中的曹亞美說,「他們有的歌謠不一定會給我們,不是因為他們自私,是他們找不到真正有心的人要傳承這一塊。」

為了表明來意,曹亞美自己見面開頭先以族語親切問候老人家近況,並在中間唱起歌謠釋出善意。某次曹亞美領著一大群部落孩子到耆老面前唱傳統歌謠時,原本不願開口的老人家態度軟化,最後竟與孩子齊聲合唱,也讓鏡頭後方的陳于晴和簡語萱感動萬分。

青年成為文化傳承者 兩人反思自身文化認同

拍攝母語歌謠串連耆老與當地青年的過程,讓兩位地理系學生從中體會到,母語除了承載部落文化,更是老中青三代人的情感載體。從曹亞美的所作所為,兩人也反思自己的原鄉文化認同,並且想知道驅動曹亞美費心採集歌謠的原因。

陳于晴解釋,曹亞美從小就喜愛部落,以自身文化為榮,成年後就希望能在文化保存上盡份心力。不同於一般部落青年,以東部大學作為選擇,喜歡表演的她則是北上就讀北藝大劇場設計系,學習掌握舞臺幕前幕後的各項操作,希望未來能夠結合母語歌謠合唱團、傳統舞蹈社等,提供部落兒童表演的舞臺。但曹亞美認為,最重要且基本的族語保存工作卻是當務之急。

兩人從曹亞美身上看見部落青年對文化歸根的深刻體認,亟欲找回自我認同的情感原鄉。從旁拍攝過程的陳于晴說,作為紀錄者也想讓在地故事能夠觸及外界,讓人看見部落文化成長班努力抓住自己的文化脈絡,並將其傳承下去。

回歸自身,兩人反思臺灣本土傳統文化近幾年也在全球化浪潮下逐漸消失,她們舉例,岌岌可危的臺灣本土語言,除了政策推動相關課堂教育,長輩在日常生活中以本土語言和晚輩交談,讓孩子從小習慣開口說,潛移默化下就會認同本土語言,這或許才是延續文化最好方式。(撰文:校園記者華語112張華珍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第十二屆 蹲點·台灣】採歌 – 台東卡大地布部落 – YouTube

 

臺東 卡大地布部落蹲點成果https://reurl.cc/3L836V

【語過天晴,與卡大地布在一起】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2020katratripulr.ginagigi/

陳于晴(左)、簡語萱(右)特地為部落孩童上了一堂地理課,簡單教導座標定位原理。

簡語萱實際教導使用GPS定位器。

陳于晴教導籌備人員使用GPS。

陳于晴訪問曹亞美(右)採歌心得。

文章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 (ntnu.edu.tw)